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PG电子麻将胡了图片 > 新闻动态 >
图片
引言
本文是继《中国古天文学指津》《中国古天文学原旨》后的又一部我国古天文学著作。至此,《星庐中国古天文学三部曲》 终于完整呈现于世。这一系列著作系统复原了先秦时期我国古贤所使用的太乙观星法的观测体系——即通过北向星空的北斗坐标系与南向星空的太阳坐标系的整合观测模型,我国古贤构建起了贯通南北全空域的天文历法体系与精密的阴阳数理模型。
让我有幸从中逐步复原了《斗建太岁》《东皇太一》《史记历书甲子篇》《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等诸多历史之谜的天文原理,为我国古天文学、中医学与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与路径,意义非凡!
目录
一、太仆广著
二、古天文观星奥义
三、释 五运经天 天文原理真意
四、释 六气司天 天文原理真意——六气司天与月相纳甲
五、与顾植山老师座谈心得——月相六气与三阴三阳开阖枢
六、释先天八卦天文原理真意
七、释 六气司天之象 —— 冲气以为和
八、释 六气司天之位 —— 大象流行
九、六气司天的哲思
一、太仆广著
大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暮春时节的长安城细雨绵绵,雨滴洒落在太仆寺的青瓦屋檐上,顺着瓦片的起伏汇聚成细流,化作一道道水帘挂在窗外。时年五十二岁的太仆令王冰翻阅着泛黄的麻纸,指腹抚过 “启玄子” 的朱印,过往光阴瞬间历历在目。彼时安史之乱的烽烟尚未散尽,长安城外白骨盈路,为保护历年寻访到的医书古简的安全,王公在太仆寺深处辟出的静室里,日夜与这些古籍相伴,而这一伴就是十二载的春秋流转。王公深知,自《黄帝内经》问世以来已历经千载,经文传抄的错置与注疏缺失的状况让《内经》如璞玉蒙尘,令后世医者难以窥其真容。如《经合》篇与《针服》篇有内容重复,《方宜》篇紧接《咳论》却无独立篇名,《虚实》篇问答未完便续上《逆从》篇的内容,《经络》、《皮部》等篇章错置混杂,乱象不可胜数。因此若想研习医道,勘正经典迫在眉睫。
图片
十二年间,王公精勤钻研、遍访名师,终悟透此书体系要点。在郭子斋堂获张公秘本后,诸多疑问迎刃而解。他反复斟酌,增损处理,终将经文整理通顺。对简脱文断之处,搜求经论迁移补正;对错字缺句之处,依医理补足;对重复内容之处,详究指趋、留存精华;对辞理未尽之处,另作《玄珠》详述。为明晰古今文字,他特意将其注文用朱笔书写,与原文黑字区分,使古圣原意与今注阐释相得益彰。
王公期望这部整理完备的八十一篇、二十四卷的著作,能广为流传,造福天下,助初学者入门,帮成熟医者精进,让医道真理代代传承,彰显大唐文脉彪炳。这部典籍就是流传于今的存世版《黄帝内经》,又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其中就记载着中医体系中特有的天文气象理论——五运六气。图片
五运六气理论主要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的七篇大论,我在对以上典籍深入研究后,将其大致分为理论应用自然哲理与天文原理三部分,总计约33,000余字,其中理论应用部分约占80%,自然哲理部分约占17%,天文原理部分仅约占3%。因应用与自然哲理部分占比较大,相关描述较为详细,相信只要认真研习过《黄帝内经》的朋友大多可以理解其中阴阳升降与五行盛衰的哲学思想以及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分析年节气候与医理的关系。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学术界对占比最小的天文原理部分的争论较多,且现有理论大多无法连贯,常出现用同一理论可以解读前文却无法解读后文的情况,这显然是一种遗憾。因为这仅占全书 3% 的天文内容,才正是五运六气理论发挥效用的核心基石。若该部分理论阐释模糊,五运六气理论将难以与客观天文现象建立逻辑关联,其应用的科学性与正当性也将大打折扣。当前亦有反对者基于此对《黄帝内经》的理论予以诟病。可惜的是,由于太乙观星法的失传,不仅相关争论一直不休,且至今无人可以解释为什么五运六气学说参考的是 4000 年前的星象,然而其在当下仍可以起到作用。近日,在我深入研究后,有幸得先贤之伏藏,终于破解了其中原理。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的天文原理在当下依旧有效。它,万古长存!下面请听我慢慢道来。二、古天文观星奥义——释东皇太一
屈原曾在《楚辞・东皇太一》中记录了先民祭祀太一神的场景,但太一所对应的天文现象为北天极,而东皇常被用于指代太阳,比如屈原的另一首《楚辞・东君》就是在描绘太阳的壮美。那么为何太一神又号 “东皇太一” 呢?以往学者们多从民俗传说的角度展开相关研究,但大多无法得出明确结论,而本节将从古天文学的视角展开,对 “东皇太一” 名称的缘由进行系统论述,这其中就包含着解开以上历史之谜的关键钥匙,我国古天文学真正的观星方式,即对南北两向星空全新域的整合观测,我将其称为——太乙观星法!“太乙者,太一也”《淮南子本经训》有云: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厌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如古籍所述 “太一可以经纬六合”,而六合的天文现象就是 “东皇太一” 天文原理的延伸,只有用太乙观星法时才能观测到。如《五行大义》有云:“支合者,日月行次之所和也。正月,日月会于诹訾之次,诹訾,亥也,亦名豕韦,斗建在寅,故寅与亥合;二月,日月会于降娄之次,降娄,戌也,斗建在卯,故卯与戌合;直到十二月,日月会于玄枵之次,玄枵,子也,亦名天元,斗建在丑,故丑与子合。”《五行大义》中所记录的天文现象,就是通过记录一年之中南向天空中每次日月合朔所在的十二星次地支,以及与其对应的北向天空中北斗所指的十二岁阴地支,它们互为六合关系,而这种六合关系的天文实际星象如下图所示:图1、公元 100 年 3 月 28 日(农历三月初一),日月朔于降娄之次(即十二星次地支的戌宫),北斗指向单阏(即十二岁阴的卯宫),故卯戌六合。图片
图1图 2、公元 100 年 6 月 25 日(农历五月初一),日月朔于鹑首之次(即十二星次地支的未宫),北斗指向敦臧(即十二岁阴的午宫),故午未六合。图片
图2图 3、公元 100 年 9 月 21 日(农历八月初一),日月朔于寿星之次(即十二星次地支的辰宫),北斗指向作噩(即十二岁阴的酉宫),故酉辰六合。图片
图3图 4、公元 100 年 12 月 19 日(农历十一月初一),日月朔于星纪之次(即十二星次地支的丑宫),北斗指向困敦(即十二岁阴的子宫),故子丑六合。图片
图4综上可见,在此种南北两向星空整合观测的视角下,无论何时,太阳所处的相对位置都是基本固定的,均在星图中的左下方(即位于十二岁地支戌所对应的宫位)保持恒定不变,另外一个恒定不变的星体就是星图中心的北天极太一。图片
东皇太一因此,只有在这种整合观测的视角下,才会让太阳与太一成为星空中唯二的恒定不变的星体,从而让它们之间建立起了有如一体的超强关联,这也正是 “东皇太一” 名称的真正由来。而此天文原理(太乙观星法)同样也是五运六气理论中的核心基石。三、释<五运经天>天文原理真意
《周易·贲卦·彖传》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现代天文学先驱朱文鑫先生曾说:“天文是科学之祖,文化之母,世界文化之起源莫不与天文相表里,世界科学之发达,莫不籍天文以推进”。我国中医学与古天文学之间,亦存在着紧密联系。如《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便是中医体系中特有的天文气象理论,其源头就是来自我国古天文学。同时当代学界也普遍认为,五运六气理论是打开《黄帝内经》宝库的钥匙,若要学通这部中医典籍,就必须深刻理解它的天文原理。近日在我深入研究后,有幸得先贤之伏藏,终于破解了其中原理,下面请听我慢慢道来。1、五运六气概述五运六气理论主要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的“七篇大论”,分别是《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此外在《素问·六节藏象论》《刺法论》《本病论》中也有相关论述。其中以天干五合,即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为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称作六气。两者合称五运六气,而在此体系中,有一幅与天文星象紧密关联的《五运经天图》已传世千年,但其真正的天文原理始终未被破解,本文将对其进行重点讲解。
1.1、 五运经天图原理概述《黄帝内经》原引《太始天元册》的记载,对五运进行定义:“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可见五运即为十天干五合的五行之运。同时与之对应的五运经天图,是二十八宿天文坐标系与二十四山时空坐标系匹配后形成的五种天文路径。具体匹配原理如下:三种时空盘的融合三种时空盘分别是十天干时空盘、十二地支时空盘与周易八卦时空盘。十天干时空盘是将十天干以四时、五方进行划分,即甲乙代表春季对应东方,丙丁代表夏季对应南方,庚辛代表秋季对应西方,壬癸代表冬季对应北方,戊己代表中央吐纳四季之气,如下图所示:图片
十二地支时空盘是将十二地支以四时、四方进行划分,即亥子丑代表冬季对应北方,寅卯辰代表春季对应东方,巳午未代表夏季对应南方,申酉戌代表秋季对应西方,如下图所示:图片
当然以上的四时与四方在实际使用中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四时的孟仲季与四正八维方。周易八卦时空盘是将八卦以四时、八方进行划分,即震卦代表春季与东方,离卦代表夏季与南方,兑卦代表秋季与西方,坎卦代表冬季与北方,四维方分别为西北乾卦,东北艮卦,东南巽卦与西南坤卦,如下图:图片
将上述三种时空盘基于相同的时空属性合一后,即可得到二十四山时空盘,如下图所示:二十四山时空盘又分为天地人三种式盘,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展开叙述,大家只需知晓五运经天盘选用的是其中的地盘即可。图片
此时再将28宿按公元前2000年的天文时空数据与二十四山盘匹配后,即可发现盘中天干五合的路径,即为《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五运经天,诗云:木苍危室柳鬼宿,火丹牛女壁奎边
土黅心尾轸角度,金素亢氐昴毕前
水玄张翼娄胃是,下为运气上经天
图片
2、五运经天的天文原理当下几乎所有的中医学者一致认为天文气象的运转与人类的生存健康存在紧密联系,所以这也是《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理论可以起到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惜的是由于太乙观星法的失传,前人对于五运经天的原理理解大多流于表面,其真正的天文原理始终未被破解,近日在我深入研究后,有幸得先贤之伏藏,终于破解了此中原理。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见证奇迹,时隔4000年,五运经天的天文原理重现世间!现在我随机选取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星盘,运用我国真正的古天文学思想——太乙观星法,来为大家演示五运经天的天文原理真意。 释木运经天,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图片
图5图片
图6图5、公元前1988年2月1日,壬子年十二月初一,卯时(木行之时),日月朔于危室(壬),北斗指于鬼柳(丁)图6、公元前2004年6月25日,丁酉年五月初一,卯时(木行之时),日月朔于鬼柳(丁),北斗指于危室(壬)图片
故可见,木运经天(丁壬合木)——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 释水运经天,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图片
图7图片
图8图7、公元前2015年7月27日,丙午年七月初一,子时(水行之时),日月朔于张翼(丙),北斗指于娄胃(辛)
图8、公元前1990年3月25日,辛亥年二月初一,子时(水行之时),日月朔于娄胃(辛),北斗指于张翼(丙)图片
故可见,水运经天(丙辛合水)——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释金运经天,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图片
图9图片
图10图9、公元前2006年4月20日,乙未年三月初一,酉时(金行之时),日月朔于昴毕(庚),北斗指于亢氐(乙)图10、公元前2021年9月29日,庚辰年八月三十,酉时(金行之时),日月朔于亢氐(乙),北斗指于昴毕(庚)图片
故可见,金运经天(乙庚合金)——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 释土运经天,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图片
图11图片
图12图11、公元前2037年10月26日,甲子年九月初一,辰时(土行之时),日月朔于心尾(甲)、北斗指于轸角(己)图12、公元前2032年9月2日,己巳年七月初一,辰时(土行之时),日月朔于轸角(己)、北斗指于心尾(甲)图片
故可见,土运经天(甲己合土)——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综上可见,通过太乙观星法已完美验证了《黄帝内经》中五运经天理论在其起源时代的天文原理依据!那么相信此时有些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也就是文章引言中提到的问题:五运经天的天象在当代是否仍然可见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五运经天,万古长青!下面我再举一例。图片
图13图13、公元2027年3月8日,丁未年二月初一,卯时(木行之时)可见,日月朔于危室(壬),北斗指于鬼柳(丁)故曰:木运经天(丁壬合木)——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3、总结至此五运经天的天文原理终于被破解了出来,其本质就是基于我国真正的古天文学思想——太乙观星法。即使用对应的五行时刻为路径,以太乙观星法在特定的时节,观测北向星空的北斗所指天干与南向星空的太阳所在天干,此时两者必形成天干五合——故称五运经天!如下表所示:图片
而文中没有提及的火运经天(丹天之气)的天文原理,是由于其需要掌握更加深入的原理后,才可理解其真意,所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我最新一期的古天文学社进行系统学习!(学社课程简介可关注公众号后查阅)图片
四、释<六气司天>天文原理真意
4.1、六气司天概述
《黄帝内经》中《天元纪大论》章节首次出现了六气司天的描述,如下文所示:
帝曰:其于三陰陽,合之奈何?
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陰;丑未之岁,上见太陰;寅申之岁,上见少陽;卯酉之岁,上见陽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陽;巳亥之岁,上见厥陰。
少陰所谓标也,厥陰所谓终也。厥陰之上,风气主之;少陰之上,热气主之;太陰之上,湿气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陽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胃六元。
通过以上原文中的内容总结后可以发现,六气司天的名称分别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可统称为三阴三阳。那么熟悉《易经》的朋友应该不难发现,不论是《内经》原文中所提到的阴阳盛衰思想,还是六气名称中出现的少阴、太阴、少阳、太阳等名称,显然与与我国的众经之首《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易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天文卦象体系,那就是——《易经》月相纳甲体系。
4.2、月相纳甲《清华简》有载:
(凡)(乾),月=(月夕)吉;(坤),月朝吉。(坤)(晦)之日,逆(乾)以长(当)巽;内(入)月五日豫(舍)巽,(乾)(坤)长(当)艮;旬,(乾)(坤)乃各(返)亓(其)所。
《周易参同契》有云:
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清华简》与《周易参同契》中都出现了关于月相、八卦和天干之间的相互关联的记载。显然这些关于月相的记载与六爻纳甲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现尝试对以上古文中的记载进行解读。
4.3、月夕与月朝
上文提到通过太乙观星法可知,太岁代表的含义之一则是太阳与岁星二者的相会,同样月夕与月朝也代表着两个星体的时空关系,即月亮与夕阳以及月亮与朝阳。
首先我们来看月亮与朝阳一组所对应的月相:
1、坤,月朝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注:当天日出时分,于东北方时(癸位),月亮就已与太阳相会形成朔月月相(☷),随太阳一同升起。
2、(坤)(晦)之日,逆(乾)以长(当)巽;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注:当天日出时分,于地平线的西偏南方(辛位),会看到十六日的月相(☴)。
3、内(入)月五日豫(舍)巽,(乾)(坤)长(当)艮;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注:当天日出时分,于地平线的正南方(丙位),会看到二十三日的月相(☶)。
星图如下:
图片
月朝纳甲星象
我们再来看月亮与夕阳一组所对应的月相:
1、凡乾月夕吉;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注:当天日落时分,于东方(甲位)件满月月相(☰)初升。
2、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注:当天日落时分,于西方(庚位),见初三的月相(☳)。
3、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注:当天日落时分,于南偏西方(丁位),见初八的月相(☱)。
星图如下:
图片
月夕纳甲星象
可见,月夕时的星象是从峨眉月到满月的三种星象,而月朝时的星象是从既望月到朔月的三种星象,以上六种星象所对应的卦象亦是三阴三阳,那他们是否就是六气司天中所包含的三阴三阳的源头呢?带着这个猜想,我对六种月相纳甲的卦象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如下文所示:
初之气:巽卦——象为长女、应厥阴,又象为风、五行属木,故曰:厥阴风木;
二之气:兑卦——象为少女、应少阴,月相纳丁,天干丁五行属火,故曰:少阴君火;
三之气:艮卦——象为少男,应少阳,月相纳丙,天干丙五行属火,故曰:少阳相火;
四之气:坤卦——象为母亲,应太阴,五行属土,月相纳乙癸,天干癸五行属水为湿,故曰:太阴湿土;
五之气:震卦——象为长男,为日出之地,应阳明,月相纳庚,天干庚五行属金,对应秋季(干燥),故曰:阳明燥金;
终之气:乾卦——象为父亲,应太阳,月相纳甲壬,天干壬五行属水,对应冬季(寒冷),故曰:太阳寒水。
将六气纳入后,我们即可得到下图:
图片
月相六气图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发现月朝星图与月夕星图分别拥有三气,月朝的三组月象是由月盈到月亏,月夕的三组月象是由月亏到月盈,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以月朝为起点到月夕是太阳从东方经过天顶再到西方的过程,以月夕为起点到月朝是太阳从西方经过天底再到东方的过程,如下表所示:
图片
而在我与顾植山老师座谈之后终于让我理解了这种天象规律背后真正的意义!
五、与顾植山老师座谈心得
乙巳年五月初二,日月水木齐聚于实沈,在这水木清华、日月丽天的日子,顾植山老师邀请我进行了座谈。座谈期间,有幸得顾老师当面讲授五运六气,同时顾老师还特地给我讲解了三阴三阳的开阖枢理论,而这正是解开六气司天天文原理之谜的关键钥匙。顾老师指出,“根据《史记天官书》的记载,'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故以冬至点为枢,作为阴阳离合的通道。”
同时在《素问阴阳离合论》中又云: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那冬至点到底是匹配少阴还是少阳呢?这就需要通过《阴阳离合论》中的另一条记载来判断。《阴阳离合论》有云:
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从《黄帝内经》的原文可知,太冲在北,其地名曰少阴,而北方对应冬季,因此少阴的时间属性中心即为冬至,枢纽春秋二气;同理可知,广明之地名曰少阳,其时间属性中心为夏至,亦枢纽春秋二气。同时少阴之上为太阳,故太阳对应的时节为大寒至春分;厥阴之表为少阳,故厥阴对应的时节为春分至小满;广明之下名曰太阴,故太阴对应的时节为大暑至秋分;太阴之前名曰阳明,故阳明对应的时节为秋分至小雪。至此,六气开合枢与四季时节的匹配方式则跃然纸上,如图所示。
图片
这里请大家注意:春分与秋分两个时间段,春分到秋分北斗由正东经过正南再到正西拥有三气,秋分到春分北斗由正西经过正北再到正东亦拥有三气。如下表所示、
图片
通过以上的总结,相信此时大部分朋友应该会发现,我的月相六气图与顾老师的六气图拥有相同的阴阳升降的路径,在整合心理学中这就是一条非常完美的路径,因此这两种六气图通过以上的路径即可整合在一起。
图片
现在我将月相六气图按月相的时间顺序,即三日、八日、十五日、十六日、廿三日、三十日进行排布后即可发现,其与顾师的六气图排布完全一致。如图所示:
图片
年月日六气司天整合星图
从图中可见六气司天的运转可同时对应到年、月、日、时之中,这一发现进一步验证了六气司天与月象纳甲之间的紧密关联,同时也让我们找到了天文、易经与内经之间的整合路径。
六、释先天八卦天文原理真意
在《阴阳离合论》中首次提出了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其理论源于四时阴阳气数离合的变化,因三阴三阳的气数不等,各有出入,从而反映出开阖枢的具体表现形式。顾老师又通过《洛书》与《太极图》将阴阳开阖枢进行了整合,如图所示。
图片
《顾植山气运医论选》第159页、第218页,截图【3】
现在我将顾师的图与月相六气图再次整合后,亦可发现两者的异曲同工之妙。图中可见,
三阳气中,太阳与阳明出现于月夕为开阖,少阳居于月朝为枢,三阳形成了三合关系,恰如寅午戌三合火局——炎上;
同理,三阴气中,太阴与厥阴出现于月朝为开阖,少阴居于月夕为枢,三阴亦形成了三合关系,恰如申子辰三合水局——润下。
即“乾坤为开,震巽为阖,艮兑为枢,坎离相济”。
图片
月相卦气图
通过以上的系统论述,一件更为震惊的千年之谜也由此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先天八卦图的图序显然就是源于《黄帝内经》与月相纳甲的整合观测。
《周易说卦传》有云: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现在我们只需将月相六气图顺时针旋转120度,即可发现其与先天八卦图的排列完全一致。
图片
月相卦气图与先天八卦
从此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乾、坤、艮、兑、震、巽六卦两两相对,同时阴三气组成申子辰三合水局,阳三气寅午戌三合火局,虽月相六气原图中不见离坎,但通过六气三合形成了水火二局,间接映射出了坎离二卦。这一发现彻底揭开了先天八卦的原理奥秘!
诸君方知在本文问世之前,后世诸多所谓破解先天八卦月象图的研究,皆存在一个根本性谬误,那就是强行将古籍中艮卦与兑卦的月象替换到离卦与坎卦之上。这种擅自篡改古籍原点的研究方式,非但未能曲尽古贤智慧的本真,反而让古贤传承的易学精义在误读中愈发晦涩难明。
图片
后世错误月相卦气图
综上可知,先天八卦的构建深植于月相六气的理论根基,它以天地自然的朴素妙理为经纬,精妙诠释了八卦相错的宇宙运化规律,更将水火相济的辩证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基于自然法则的模型架构,恰是古贤以唯物主义思想为基石的智慧结晶。
七、释六气司天之象 —— 冲气以为和
通过对月相六气的探索,我们发现了其与先天八卦的内在渊源,这是其体;而月相六气之用,则体现在后天八卦之中。现在我根据六气所对应的卦象,再将其纳入后天八卦之中,如图所示。
图片
后天八卦与六气
现将此盘按时空属性与十二地支盘相匹配后,再按以下规则进行排布:
居西北的地支戌、亥与东南的地支辰、巳对应太阳、厥阴两卦,按阳卦对阳支、阴卦对阴支的规则相互补充对位,即曰 “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
居东北的地支丑、寅与西南的地支未、申对应少阳、太阴两卦,亦按阳卦对阳支、阴卦对阴支的规则相互补充对位,即曰 “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
居东方的阳明与居西方的少阴,两卦只有子、午、卯、酉四正位可匹配,如太极图中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故此处需阳配阴位、阴配阳位,一应三阴三阳之象,二应太极图的阴阳鱼眼。
此时我们就得到了六气司天的元旦盘。
图片
六气司天的元旦盘
正如《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中的记载:
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
从元旦盘中我们不难看出,六气是按十二地支六冲关系排布的,那这个关系背后的天文原理又是什么呢?这就需要通过我国真正的古天文学思想 “太乙观星法” 来复原了。
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再次见证奇迹,时隔4000年六气司天原理重现世间!
由于篇幅有限,现在我选取古今两例为大家进行讲解:
图14、公元前 2112 年10月16日,己酉年九月初一酉时,日月会于房宿十二星次的卯宫,北斗指向十二岁阴的酉宫,卯酉六冲,且星图中十二星次地支与十二岁阴地支均形成地支六冲的关系;
图片
图14
图 15、公元 2017 年 11 月 18 日丁酉年十月初一酉时,日月朔于氐宿十二星次的卯宫,北斗指向十二岁阴的酉宫,卯酉六冲,亦可见星图中十二星次地支与十二岁阴地支再次形成了地支六冲的关系。
图片
图15
通过古今二历,我们已论证出六气司天的天文原理是万古长存的,这时我们再结合六气司天元旦盘的排布方式,即可得到下图,而这正是《黄帝内经》中相关记载的天文真意。
图片
太乙观星星盘——六气司天元旦盘天文原理示意图
通过以上的验证过程可知,六气司天元旦盘的天文原理即为运用太乙观星法,如酉年中以酉时为恒定观测时间,当太阳行至卯宫之时,此时北斗所指与太阳所在两者必为冲向位的关系,即北向星空的十二岁阴地支与南向星空的十二星次地支形成地支六冲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探讨六气司天之位的天文原理。
八、释六气司天之位 —— 大象流行
《五行运大论》有云: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五行运大论》又载: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当前学术界对以上原文内容的解读,无一例外都参考了如下的示意图:图片
但这幅图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割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没有系统考证这幅图的原始出处(可能是后人根据宋代医学家刘温舒所著《五运六气枢要之图》进一步拆分而得的),看到的内容可能并非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有冒犯请原作者见谅,以下仅为我的个人见解。1、这幅图本质上是对原文中六句话的直观表达,即原文怎么描述就画成什么样,无非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尚未达到体现六气司天原理的程度。因为本质上原文中六句话的源头都是源于同一张星图!2、我们传统文化的底色是一种包容、整合的文化,古人追求的是天人合一,《黄帝内经》中也在表达着这一思想。而像上图这种一句原文配一幅图,七句原文就是七幅图的表达形式,显然无法符合《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而通过太乙观星法,却可以以一种整合的思想将六气司天的天文原理完美的复原出来!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再次见证奇迹!时隔4000年,六气司天之位的天文原理,重现世间!下面我将选取两幅最具代表性的星体为大家演示这一原理。图16、公元前2019年10月7日,壬午年九月初一,午时,日月会于氐宿、十二星次的卯宫,北斗指向十二岁阴的午宫,可见午卯刑相位(90°),且星图中十二星次地支与十二岁阴地支均形成地支刑相位(90°)的关系。图片
图16图17、公元2014年11月22日,甲午年十月初一,午时,日月朔于氐宿、十二星次的卯宫,北斗指向十二岁阴的午宫,亦可见午卯刑相位(90°),且星图中十二星次地支与十二岁阴地支均形成地支刑相位(90°)的关系。图片
图17通过以上古今两例我们找到了地支相刑的天文原理,而在此原理的基础上《黄帝内经》中对六气之位的描述也就一目了然了。图片
太乙观星星盘——六气司天之位天文原理示意图
如图所示,内圈星盘为北向星空的天文坐标系即《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 “面北而命其位北政”,外圈星盘为南向星空的天文坐标系即《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 “面南而命其位南政”,南政星盘与北政星盘两者成刑相位关系。我们可以发现,此时整合星盘中的六气司天之位的关系及上下左右之位与黄帝内经原文的记载完全一致!
诸君可根据我在图中对原文 “厥阴之位” 的方位验证标记类比到其他四天六气之上自行检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左右的真正含义亦需参考古天文规范,即以太一为原点,面北观测,逆时针为左,顺时针为右,即 “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图片
那么通过太乙观星法,在同一张星图之上我们就可以将《黄帝内经》中的六气司天之位及北政与南政的上下左右之位的相关记载完美复原,而这才正是它真正的天文原理。九、六气司天的哲思我们可以发现六气司天天文原理,源于太阳与北斗的刑、冲关系。那为何以冲刑之相位成为其理论基础呢?方知在我国传统文化与自然哲学体系中,天地万物以阴阳冲和为枢机,以五行刑德为纲纪,最终在生命上予以体现。冲者,阴阳相对而必相和,老子《道德经》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古人的宇宙图景中,太阳为阳与北斗为阴,随处不同之位,但又都代表着同一时刻,它们被共同视为昼夜交替、四季轮转的动力枢机;刑者,天地陶冶,万物塑形,古时形、刑通假,故《抱朴子·任命》又载:“洪陶范物,大象流形”。在我国古人的 “镕炉炼铸” 的生命理论中,生命塑形(刑)的核心是阴阳二气的交合作用,并以 “镕”(模型(刑),象征阴)与 “炉”(熔炉,象征阳)为具象载体,由 “太一” 主导赋予精魂,辅以风雨雷电等自然力量的滋养、四季神灵驱动气机转化,最终通过五行刑德的纲纪调节,使天地精气在 “流形(刑)” 过程中凝固为具体生命形态。这一过程亦如《庄子》“天地为炉,造化为工” 的宇宙想象,将冶炼技术中的 “模铸” 原理转化为生命生成的认知模型。
图片
故六气司天的奥秘,不在于刑冲的表象,而在其背后 '阴阳相错,而变由生' 的宇宙法则。万物以这种看似冲突的相位关系,构建起最精微的生命节律系统。万物生命亦必在阴阳冲刑的张力中,完成生命的循环!
敬请三连!希望我们的文化可以被更多人看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下一篇:没有了